自然资源部举行5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发布时间:2024-05-23
新闻发布会现场。(赵心浩 摄) 下面,我首先介绍1至4月份用地用海审批、不动产登记等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相关情况。 一是用地审批方面。2024年1-4月,全国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批准面积107363.63公顷(161.05万亩),同比增加56.57%;其中,国务院批准项目218个、同比增加275.86%,批准用地面积51145.61公顷(76.72万亩)、同比增加240.32%。部批准建设项目先行用地项目50个、同比减少2.00%,批准用地面积2864.49公顷(4.30万亩)、同比增加76.05%。 二是用海审批方面。2024年1-4月,全国新增用海用岛项目1155个,面积约9.62万公顷,同比分别增长78.52%和21.65%。其中报国务院批准新增用海用岛项目23个,面积约0.9万公顷。 三是不动产登记方面。截至2024年1-4月,全国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3102.8万件,颁发不动产权证书1948.7万本、证明859.7万本。办理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373.2万件,同比减少16.5%;办理存量商品房转移登记188.7万件,同比减少1.4%。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842.1万件,同比减少5.6%;其中,土地、在建建筑物、房屋三类主要抵押物抵押金额同比分别增加5.5%、5.8%、0.9%。 截至2024年4月,全国累计2000多个县市实施“交地、交房即交证”改革,已颁发558.9万本权证,惠及6.19万个项目、1285万企业群众。各地积极推进不动产“带押过户”改革,全国累计办理带押过户业务18.6万件,涉及带押金额2875亿元。 下面我来介绍2024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有关情况。 今年6月8日是第16个世界海洋日暨第17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届时,自然资源部将会同福建省人民政府、厦门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及有关部门在厦门联合举办主场活动,以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主线,聚焦学习推广“厦门实践”经验,向国际社会传播“厦门实践”,发布国际研究报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厦门实践——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最佳案例》(中英文版),发布解读《中国的海洋生态保护》白皮书,发布《学习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经验 以高水平生态保护修复支撑高质量发展》倡议书,启动2024年度“海洋人物”宣传发布活动等,届时我们还将组织记者进行实地采访,欢迎各位媒体朋友积极参与。 下面请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副司长卢丽华介绍《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金属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石油天然气项目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监测评价技术规范》等4项矿山生态修复国家标准有关情况。 从制定出台的目的和作用方面讲: 一是为矿山企业开展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支撑。4个标准充分体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充分衔接相关法律法规及行政管理要求,吸纳国际先进理念,参考国内典型经验做法,按照全过程治理修复要求,将生态修复链条由末端治理向源头保护延伸,强调保护优先、源头防控,统一规划、统筹实施,人工引导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系统治理、提升功能,公众参与、全程监测,提出生产过程中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具体措施要求,推动“边开采、边修复”,扭转“边开采、边破坏”,为矿山企业科学开展复垦修复、提高治理效果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是为政府实施有效监管提供有力依据。4个标准细化了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全过程不同阶段的生态修复工作任务,突出强调了重要时间节点的生态修复阶段目标和措施,为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落实法律法规明确的监督管理职责,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督促矿山企业依法履行复垦修复义务提供了有力抓手和依据,保障实施精准、有效监管,提升政府管理效能。 从制定出台的意义方面讲: 一是对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开发和保护相协调具有重要意义。4个标准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推动矿山企业认真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比如,标准强调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尽量减少生态环境损害,提出实施表土剥离利用与植被移植利用等预防措施,珍惜和保护土地资源和土壤种子库等。同时,标准指导矿山企业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将开采活动与生态修复紧密结合,及时恢复受损生态,降低土地和生态资源消耗强度,实现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是对贯彻落实法律法规、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系列标准对现行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中明确的矿山企业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生产建设活动应当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给出了具体方法路径,推动行政逻辑和技术逻辑相统一,指导矿山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比如,标准体现了相关行政管理要求,提出对耕地、永久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等敏感保护目标实施避让保护措施,优化矿山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集约节约用地等。 三是对协同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系列标准推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引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全球标准等国际先进理念,并根据我国自然条件、社会背景、经济基础等,建立了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矿山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方案,以高效利用资源和适应性管理等方式,实现生态保护修复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目标的协同。比如,标准鼓励矿山企业优化开采工艺流程,对固体废弃物优先资源化综合利用,加大综合利用量,减缓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造成的土地占用和生态扰动,强化了绿色矿山建设和矿业绿色转型发展有关要求,做到对自然“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确保矿业活动朝着可持续、循环与绿色的方向发展。 来源:自然资源部